新闻中心
耀世平台登录:腾讯新闻何毅进:工具效率和智能化之上永远站着人本精神
6月15日,2024眼界仲夏夜·腾讯新闻精品内容粉丝节在南京举办。今年大会以“内有引力”为主题,邀请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内容从业者和爱好者共聚一堂,围绕“如何看待微短剧的爽感、乡村题材内容走红背后、好内容为何频繁驱动文旅爆火、面对焦虑给身心问诊、如何与他人连接、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及内容与生活的和谐共生”等备受大众关注的议题展开了一场沉浸式的漫谈。
腾讯新闻负责人 何毅进
会上,腾讯新闻负责人何毅进发表演讲。他分享了腾讯新闻与南京相关的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是《谷雨实验室》撰写的关于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文章,该动物园把动物福利而非动物盈利放在第一位,在现实的“既要又要”的约束下,重新定义行业。这与在流量狂欢时代,仍然秉持精品资讯定位初心的腾讯新闻不谋而合。第二个,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公众号推文,记录南大新传学子“未来编辑部WeChina”团队在腾讯新闻的运营状况。付诸实际行动,与信息较真,是南大新传与腾讯新闻共同的守望,也是清华、北大、中传等高校的守望,更是万千用户的心声。这是腾讯新闻在坚持“精品内容”大方向下涌现出的两个优秀范例。何毅进认为,不论技术如何迭代,人本精神也永远站在工具效率和智能化之上,因为好内容自有引力。
以下为演讲正文:
大家上午好,我是腾讯新闻的何毅进。
欢迎大家来到2024眼界仲夏夜·腾讯新闻精品内容粉丝节,很高兴能和大家在南京相聚。
借着这个场合,我想跟大家分享腾讯新闻与南京相关的两个小故事。
2021年初,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发布了一篇名为《孤独矗立的动物园》的文章,讲述了坐落于南京市的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故事——一座众人眼中理想动物园是如何一天天建成的;特立独行的动物园园长是如何改变一个动物园的惯性,建立起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故事。
文章发布之后,反响热烈,疫情期间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动物园,也迎来了新的关注和新的访客。此后,谷雨实验室又尝试对红山动物园进行长时间的慢直播,并制作了5集治愈系纪录片《开园啦萌友》,满足全国各地关注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用户更广泛的好奇心。
早在我们谷雨实验室发布这篇文章之前,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已是动物保护领域公认的先进动物园——它把动物福利而非盈利放在第一位,这里没有动物表演,也没有动物投喂,完成了繁育鹤鸵、送小猩猩回群、为折断了喙的丹顶鹤3D打印假喙等课题,而园长沈志军更是因为在《一席》的演讲成为“网红园长”。
红山的好是有目共睹的,是人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包裹中与动物、自然合谐相处的“理想国”,但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是如何在现实的“既要又要”的约束下,成功践行他的追求,进而重新定义行业,却在无意间被视若无睹了。谷雨实验室的那篇文章挖掘和记录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如何成事的过程”——园长想让动物过上好的生活,他要建场馆,要培养有新理念的饲养员,做这些事都是需要资金。为此,他需要与人斗智斗勇地去经营去搞创收,帮动物园站着把钱挣了。把所有这些事都做成之后,动物才能展现出新的状态,才能反过来影响游客对动物和动物园的认知。我们认为,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又不乏现实主义智慧的实践,是历久弥新的启示,让我们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现实
问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驱动力。今天我们也很荣幸地请到沈志军园长来到我们的现场,大家将会听到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新故事。可能有些朋友是知道的,就像红山森林动物园经历了重构一般,腾讯新闻在2022年也开启了一场深度的业务变革。
2012年到2022年,是推荐算法技术深刻改变资讯内容行业的10年,我们能够看到基于以点击转化效率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牵引下,内容分发效率持续得到改善,内容供给规模持续膨胀,流量狂欢的时代不请自来。
但推荐算法能够解决媒体精英化时代的信息茧房问题吗?供给和分发的变化是真正的效率改善吗?整个资讯内容行业的效益与福祉是否也同步提升?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推荐算法会形成另一种信息茧房,可以称之为“流量效率茧房”。流量效率仅代表瞬间反应,并不反应用户的长期偏好。因此,流量最大化的追求,必然导致内容需求失真,催生内容供给通货膨胀。当流量作为内容价值的等价物后,内容供给也不可避免会趋向泛娱乐化、多巴胺化和空洞化,这至少无助于一个社会的理性建设。在完成对推荐算法的去魅后,我们开始清晰意识到腾讯新闻需要回归精品资讯,需要成为严谨的、有见地、有灵魂的资讯内容的守望者。
所以在2022年,我们决定进行内容减量,并且开始进行内容价值建模的新探索,我们希望为用户提供效率感,让用户单位时间的信息价值密度最大化,而非通过引诱用户不断消磨时间,追求流量最大化。但现实是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依然是资讯内容的主要收入,因此,就像沈园长为了把动物的福利而非盈利放在第一位,而要努力去搞创收。过去两年,腾讯新闻的团队也在探索流量化之外的经营创新。
今天也很高兴地与大家分享,在完全摆脱买量增长逻辑之后,腾讯新闻开始呈现出一种有机的用户增长态势。我想,资讯内容行业的钟摆开始往回调了。
我要讲的第二个与南京有关的小故事,是刚刚过去的5月底,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它实际上是一则招聘帖。只不过是以记录南大新传的“未来编辑部WeChina”团队在腾讯新闻官方账号的首月运营实况,来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因为项目组认为他们在腾讯新闻上的最新尝试,“成果亮眼、反响热烈”。
南大新传的WeChina微观中国的项目,是以南大新传学子以青年行动者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微观察、分析和研究,来记录生动、真实、立体的中国;他们也试图对一些社会关切的问题提出青年人自己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
把这些年轻人对我们社会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传递给更多人,去启发更多的观察、思考和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坚持的守望。所以,我们欣喜于“未来编辑部WeChina”的欣喜,这也从微观上作证我们的精品化转型,初具成效。其实,在WeChina项目之前,我们与南大新传已经在信息辟谣上展开合作,未来编辑部在腾讯新闻上运营了一个名为“核真录”的账号,与腾讯新闻较真团队,一起联动进行内容查证与辟谣。听说今天有一些来自南大的同学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欢迎大家,也谢谢大家对腾讯新闻的支持。
对我们而言,更为幸福的是,过去两年,除了南京大学之外,我们还和胡泳老师所在的北京大学,梁永安老师、严锋老师所在的复旦大学,周睿鸣老师所在的浙江大学,以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在社会变迁研究、经济发展观察、和AIGC等领域展开合作,提供新思和新识。前段时间在网络视听协会周结秘书长的引荐下,我们开始和厦门大学新传学院探讨在AIGC方向的合作。
毫无疑问,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范式已然发生改变。当内容即生活,生活即内容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内容去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和生活呢?理想的动物园不是一天建成,在新技术的加持之下,理想的资讯内容产品也必然需要常试常新。但不论技术如何迭代,我们相信时间自有力量,好内容自有引力,人在爱、审美、意义感上的独特追求,是用好一切新技术的密码,人本精神也将永远站在工具效率和智能化技术之上。腾讯新闻感谢这一路上有大家一起同行,也期待在去往未来的路上,遇到更多同行者。谢谢大家,预祝大家释放内有引力,度过愉快的一天。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由耀世平台「点亮对生活的好奇心」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http://www.climmani.org/news/319.html